民族舞作品。此外,民族舞艺术与各种媒体的嫁接,丰富了电视艺术、网络艺术的种类,扩宽了电视艺术、网络艺术的视域。如今,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民族舞作品都是通过摄影技术间接的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所传播的,通过摄影机的使用,我们可以从以往所达不到的角度来欣赏民族舞艺术作品,这不仅改变了传播的途径,可以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优秀的民族舞艺术作品,同时改变了视角,提升了人们对民族舞艺术美的享受,这种改变必然给中国民族舞蹈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播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民族舞的传播过程中,受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由于历史、地域、教育等因素的差异,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受众群体的接受水平与精神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不是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国民族舞的传播时,我们也必须对接受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最终在荧屏上的舞蹈作品应该是能够被广大受众群体所接受的喜爱的健康的优秀的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可以为观众所选择的。总之,本论文所做的研究是将民族舞艺术与传播学、美学理论的一次跨学科结合,同时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难点在于对中国民族舞艺术传播的宏观把握,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舞产生的新变化,以及其传播的新特点。我认为,在新世纪之初,根据现状作这样的探究,不仅是必需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二、研究对象及方法一概念界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从劳动、斗争、交际、爱情与生活中产生流传出各种风格鲜明、表演技巧迥然不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舞蹈。中国56个民族就像56朵绚丽的花,绽放着56种独特的光彩,而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盛开方式。在不同民族之间,气候、环境、地理、风俗都存在很大不同,各民族的舞蹈文化按照各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审美经验与审美理想,按照民族认同的“美的规律”、“美的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最终各民族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舞蹈风格。比如维吾尔人民热情好客,性格豪爽开朗,有着典型的草原民族的宽广胸襟与浓厚的北方人的特征,因此维吾尔民族舞蹈具有舒展洒脱、粗犷豪迈、柔韧有力的舞蹈特点。从体态上看,维吾尔族舞蹈具有挺胸、拔腰、昂头的特点,这是因为维吾尔民族曾是一个游牧民族,因此其民族舞蹈中带有浓厚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它的原始动作有双手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