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素质之列。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
f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文化学
f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
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十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