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2.结合《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颁布《约法》的目的和意义;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4.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创设:1关于武昌起义材料一武昌起义前,革命党机关被清破获,三位领导人牺牲,当时清方搜出名册一本,内有新军多名。有人给湖广总督瑞徵献计,说香帅(张之洞)处理此类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可安军心。瑞觉得有理:“我也当众烧掉,但要抄录一份保存。”这席话不久传开,新军中革命者更不安,也是加速武昌起义原因之一。材料二1911年5月由清朝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最为猛烈,甚至产生了全国第一个革命政权,清朝急调三批鄂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大大削弱,客观上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大好时机。孙中山曾说: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材料三武昌起义前,湖北的革命党总部被破坏,群龙无首,熊秉坤是革命党在新军第八工程营总代表,发展了二百多人。10月10日他主动承担起指挥之责,一举攻占武昌城,取得了辛亥革命第一个胜利。孙中山亲切地称熊为“熊一枪”,高度赞扬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阅读后请思考: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为什么首先在武昌打响?
2.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课文内容后请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3.关于评价辛亥革命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f材料4: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