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号,课文共21段。
(2)思考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明确:完璧归赵(213)渑池之会1416
负荆请罪1721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
1请同学们先一起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
2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
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
f《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
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3、请同学们自我完成以下题目,老师检查。
①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廉颇为赵将(为:担任)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介词;闻:闻名,动词为赵宦者令贤舍人。(为:是)
②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4、请同学们再来读这两段,并通过刚才的学习加深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四、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2、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3、一词多义(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