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主要特点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2贴近学生的生活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改革评价体系
一.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1)什么是“学科本位”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
f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标准》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2)怎样做到“突破学科本位”●《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要求,例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f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标准》的这些要求,在我们进行物理时,要时刻记在心上。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例: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f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标准不规定教学和教材的先后顺序,例如能量的概念可以贯穿始终,通过能的转移和转化认识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不是“反射定律”)对螺线管的磁场没有终结性要求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