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毕业生总人数比2006年增加了近两万人,增幅10左右。2008年河北省高校有本专科毕业生259388人,其中本科90432人,专科168956人,毕业生总人数增幅有所减少。可以看出,河北省毕业生增
f幅较大的主要是高校本专科层次毕业生,下表31是河北省近三年来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河北省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增幅超过两万人,并且今后毕业生人数还将逐年增加,但本专科年增长比例在逐年下降,本科从30下降到9,专科从24下降到10。另外,在毕业生总数增长的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河北省高等院校数量也在不断增长,高等院校从2000年47所增长为2008年105所。随着高等院校数目和大学毕业生总数的不断增长,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毕业生需求,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日趋明显。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用人单位招聘形式的调查表明它们最常采用的招聘形式是:①高校专场招
聘会;②在专业网站开设招聘专栏;③约请大学生到单位洽谈。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模式已经发生转变;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
能力”的评价高于“工作态度”;“简历”在用人单位招录大学毕业生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大学生的就业“难”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过程。韩飞雪(2007)分析得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满意的两项为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满意的两项是相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单位选拔人才最看重的因素是“思想品德”。
四:从就业市场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1、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谌新民教授认为“就业需求是一个派生性需求与经济结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高端产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以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为主导的新兴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发展是导致中国大学生就业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2、同时就业歧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按照歧视的来源,可以将就业歧视分为个人偏好歧视、统计性歧视和非竞争性歧视按照歧视产生的后果,可以将就业歧视分为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