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B、物体的影子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8、18世纪初,科学家(
)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牛顿D、哥白尼
9、把红色、白色、黑色的三个相同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慢的是
(
)。
A、白色的B、红色的C、黑色的D、一样快的
10、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了(
)。
A、红外线B、紫外线C、X射线D、r(读作“伽玛”)射线
三、判断
1、不同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活环境。()
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
)
3、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
4、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存,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
)
5、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物体。()
6、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7、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
8、下雪了,到处都是白色,美极了!所以这时候我们穿白色比较暖和。()
9、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可修改编辑
f精选资料
10、光有可见光,也有我们人眼看不见的光线。(
)
四、实验题
1、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控制的方法:
2、实验观察扫描书本29页验证“光是否沿直线传播”的两个实验的图片。这里无法显示。
1、这是一个验证什么的实验?
2、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
3、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
可修改编辑
f精选资料
4、两次实验有什么不同的现象,怎么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一、1、生物因素;阳光;生物因素;2、食物链;3、生产者;消费者;4、绿色植物;凶猛的肉食动物;5、食物网;6、生态群落;7、美国黄石国家公园;8、光源、挡光物体、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