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微生物学培训的技术人员可操作,特别适用于不能够使用总大肠菌群滤膜法的时候。三、总大肠菌群滤膜法
f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在许多国家已经被作为监测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标准方法,是指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将滤膜贴在添加乳糖的选择性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能形成特征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最后计算滤膜上生长的总大肠菌群数,以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报告结果。研究人员优化了很多用于总大肠菌群滤膜法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最具影响力的是北美的mE
do型培养基和欧洲的TergitolTTC培养基,大肠菌群在mE
do型培养基上形成带有金属光泽的红色菌落,在TergitolTTC型培养基上形成橙黄色菌落。夺冠发酵法比总大肠菌滤膜法最明显的优点是非常便于检测较大体积的水样,这样就能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另外,相比多管发酵法只能半定量而言,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可以定量计数。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多化学的和物理的因素能够引起大肠菌群的非致死性损伤,总大肠菌群滤膜法最突出的问题是这种应激和损伤的大肠菌群无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菌落。此外,总大肠菌群滤膜法的特异性不高,结果容易受水样中其他细菌的影响而出现误判,也需要结合进一步的确证试验才能最终确定结果。四、结果分析1、出厂水结果分析样品:采集本地3个出厂水及5个管网水,每个采样点各2份,共计16份水样。在以上两种检测方法中,其得到的检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都能成功检测出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和数目,而且在实际实验中,每个采样点中所显示的水样结果都具有着良好的重现性。然而通过对实验中所采用的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多管发酵法得出的检测结果和总大肠菌群滤膜法检测出的结果有所不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管发酵法本身的精确度所造成,因为多管发酵法中测量到的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是通过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得来的,这样的测量计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精确地有限的劣势。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管发酵法不适用与对出厂水和管网水中所含总大肠菌群数量的检测,而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则可以用来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检测。2、水源水结果分析样品:采集本地3个水源水,每个采集点各2份,共计6份水样。在对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滤膜法检测的重现性很差,而最终结果也远远低于多管发酵法,这应该是由于源水浊度比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