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2第二段中“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变了”,综观全文,概括美丽姑娘给村庄带来了哪些改变。(6分)23有人评论说:傻子是“村庄”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4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4月23日,与很多文学巨匠的出生或辞世相关联,因此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读书日”。请写一段文字,抒发你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感受。要求感情真挚,有感染力。②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快要结束了,三年来你一定经历了很多次主题班会。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主题班会的某一场景。要求主题突出,形象生动。③最近有网上消息说“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请写一段文字,发表你对此一举措的看法和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25作文(50分)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①远方有多远②留住该留住的
9
f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1B2C3D4C5不矛盾。“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说的是因为荔枝味道鲜美,导致统治者不惜劳民伤财从民间要求进贡,反而使荔枝成为了民间疾苦的来源。苏轼借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上贡荔枝这种劳民伤财做法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而并非对荔枝这种佳果本身的厌恶。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则是从正面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两句话说的是不同层面,不矛盾。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6C7D8答案参考:丙:剪蒂蜡封蜜浸法丁:带叶封坛沉井法9①密封隔绝空气,保持色味。②创造低温环境。③选择未完全成熟的荔枝果实来贮藏。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10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11D躬:自身;“虽不克有于其躬”意为“即使不能对自身有利”12A13D在文章结尾,欧阳修强调的是“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即行善的人总会得到善报,只是回报有早有晚,有的回报自己,有的回报子孙。在D项中,首先彰显先辈品德不等于自己行善,其次善报未必能够落到自己身上,所以错误。14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