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鼠疫再揭秘
作者:刘卫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22期
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原因是,鼠疫中的肺型与败血型患者死亡后全身皮肤呈现黑紫色。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之一。人们通常指称的黑死病是1347年~1351年期间流行于欧洲的鼠疫,也是世界上鼠疫三次大流行中的第二次,当时造成了3000万~5000万人死亡,每3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死亡。
描绘鼠疫杆菌的基因组
现在,研究人员破译了黑死病的病原菌耶尔森氏鼠疫杆菌(Yersi
iapestis)的基因组,发现其基因组与今天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的基因并无多大的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个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造成历史上空前灾难的鼠疫还会重新发生并夺去数以千万计的人的生命吗?
1347年~1351年间的鼠疫导致大量欧洲人患病死亡,英国仅在1348年就被鼠疫夺去了全国一半人口的生命。当时英国的伦敦是重灾区,为了便于处理死者的尸体,在伦敦市专门建立了几块墓地,其中在英国伦敦东部的伦敦塔附近有一个大规模的墓地,称为东史密斯菲尔德(EastSmithfield),建于1348年底或1349年初,埋葬了约2500名瘟疫受害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死亡者的骸骨中有600多具被搬移到了伦敦博物馆保存。
后来,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亨德里克波伊纳(He
drikNPoi
ar)和柯尔斯顿博斯(Kirste
IBos)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约翰内斯克劳斯(Joha
esKrause)和维雷纳许内曼(Vere
aJSchue
ema
)领导的研究团队从这块墓地的5名死者的牙齿中提取了鼠疫杆菌的质粒和染色体。质粒是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在进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两种额外的质粒,一种是鼠毒素质粒(pMT1),另一种是鼠疫菌素质粒(pPCP1,这两种质粒的作用就是让鼠疫杆菌能渗透到哺乳动物宿主,如人的体内。研究人员对耶尔森氏鼠疫杆菌完整的鼠疫菌素质粒进行基因组测序,因而重新构建了这个有96千碱基对质粒的9868的DNA图谱。此外,研究人员也对耶尔森氏鼠疫杆菌的染色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
对导致中世纪黑死病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基因组和现代鼠疫杆菌的基因组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如今在全球流行的鼠疫杆菌菌株都是造成中世纪黑死病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菌株的后代。尽管今天所有的鼠疫杆菌可以划分出一些不同的菌株,但从基因起源看,它们都源于黑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病致病菌,因此导致中世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