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县,下
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1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
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
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14《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
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
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f17.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
18《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
“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农耕经济的发展
1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
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20.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
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
牙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