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研究生就业创业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我国及时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高等教育政策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模式进程,使得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培养单位还是研究生数量都有了大规模的增加。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项事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提高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研究生供需比逐年降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研究生就业呈竞争态势研究生“就业难”开始凸现出来,本文基于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对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
一、当前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1982年到200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每年11万人增至446万人,增长40倍。在校研究生规模从26万人增至1283万人,增长近50倍。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预计与2009年持平,5万个计划主要用于招收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毕业生人数突增,总量供大于求,形成了就业中的买方市场。2010年经济回暖,用人总需求稳中有升,不过就业形势却没有毕业生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目前阶段,研究生就业遭遇尴尬局面,压力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对研究生的就业创业前景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就越发重要。(一)、研究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分析1、客观原因(1)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就目前研究生就业情况,所培养的研究生数量与人才市场所能消化吸收的数量二者之间的矛盾是相当大的,切合度较低。2006年,招生规模迅速升至40万人,2007年达424万人,2008年招生规模为449万人,而2009年则在近47万人的招生计划基础上,又增招5万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我国在校研究生数量已超过120万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在就业市场上,由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还在调整,结构性人才需求逐步趋向合理,企业选择人才也更加理性,研究生的就业岗位出现了相对地降低。此消彼长,研究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生就业优势逐渐消失,导致研究生就业成为难题。(2)培养单位的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当前有些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科建设方面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需求;另外,某些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迎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