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系中,超临界油和
超临界油、压榨油和油酸对DPPH抑制的时间效应变化见图1。体系中存在3mgmL油样的条件下,三者对DPPH抑制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先急剧增加而后趋于平稳。超临界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
差异
在Fe
2
压榨油的过氧化能力不同表7。以油酸为阳性对照,超临界油的过氧化率最低,而压榨油最高。油酸所含不饱和键较低,故而其对丙二醛产生的贡献也较小。压榨油的过氧化率高于油酸,说明在Fe
2

诱导的蛋黄过氧化的同时,也诱导了压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过程,从而产生了更多的丙二醛,过氧化率增高超临界油的过氧化率却低于油酸,表
明温育过程中,超临界油中丰富的抗氧化剂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蛋黄和油样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7不同样品的过氧化能力差异图1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时间效应曲线样品CK超临界油压榨油油酸
A
532
过氧化率
1.140±0.031.276±0.011.572±0.051.456±0.03011.937.927.7
ff50
中国粮油学报
2013年第4期
turalFoodChemistry,1998,4672694-2697
3
结论
超临界萃取法牡丹籽油可以保护活性物质的生
[7]彭长连,陈少薇,林植芳,等.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
理活性,制取的牡丹籽油含磷少,色泽浅,后处理可
评价植物抗氧化能力[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0,276658-661
[8]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
以省去脱胶脱色工艺,避免营养成分在精炼过程中的损失。经优化的牡丹籽油超临界萃取工艺为在
流量为30Lh条件下,温度35℃、压力30MPa、时间
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9]龙正海,王道平.油茶籽油与橄榄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
60mi
,牡丹籽油的萃取得率为28.86,萃取效率
国粮油学报,2008,232121-123
[10]王亚萍,费学谦,陈焱,等.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960-63
达98.2。鉴于牡丹籽油易氧化的特性,建议用超
临界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
[14-
17]

开发出高档牡丹
食用油,以及保健品和化妆品用油,充分利用我国的
[11]张尔贤,俞丽君,周意琳,等.Fe
2
诱发脂蛋白PUFA
牡丹特色资源。
参考文献
[1]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
过氧化体系及对若干天然产物抗氧化作用的评价[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6,282218-222
[12]冯志文,杨霞光,潘剑,等.6个品种牡丹花瓣的抗氧化活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