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美联储缩减QE规模全球货币政策呈现新变化
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份开始,将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缩减至750亿美元,资产支持证券和国债的购买每月各减少5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强化了保持低利率的前瞻性指引,强调超低利率将延续相当长时间,利率很可能在“失业率降至65以下之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点评人: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点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银行一直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发达经济体央行创新推出以资产购买为代表的量化宽松政策,非常规货币政策让金融系统免于崩溃,推动发达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危机发生五年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悄然发生着转变,发达经济体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动力,而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调整的难题。就发达国家经济体内部而言,各国经济复苏力度不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也难同步。美国在高新技术、房地产及页岩气等因素的带动下,经济数据持续向好,金融市场稳定向上,显示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比较明确,故此美联储启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缩减计划。与此同时,尽管欧元区经济已经踏上了复苏之路,但其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明显,复苏仍存在脆弱性和不均衡性,从而制约了欧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和可能。日本经济虽增长势头良好,但完全摆脱通缩尚待时日,因此日本央行很可能将其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延续到2015年。危机渐行渐远,全球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势在必行。各国央行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回归常态化过程,但何时退、如何退无疑将考验着中央银行决策者的智慧。
f二、新兴市场金融动荡资本流动波动加剧
2013年5月22日,美联储首次释放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信号,国际资本大举撤离新兴市场,造成拉美、亚太等地区货币贬值、股市下跌和债市动荡。在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即将生变的今天,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给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带来隐患。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点评:过去几年,受惠于发达经济体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充裕,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较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资产回报率,新兴市场资本流动一度呈净流入态势。但2013年二季度以来,这两种效应开始改变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受此影响,今年5月底至8月底,因预期美联储将采取缩减QE规模的措施,国际资本大举回流美国,新兴市场掀起轩然大波,汇市、股市和债市同时出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