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手册
1.目的预防各种感染因素对微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适用范围整个微生物实验室。
3.岗位承担人员职责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督促执行,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执行。
4.具体工作程序41.微生物危害评估411.感染性微生物危险度等级分类4111.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4112.危险度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4113.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4114.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412.实验室分级:4121.根据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4122.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412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4124.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4125.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
f是再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42.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程序421.总则4211.微生物实验室应对实验微生物可能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4212.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