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李大钊讲的最早: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2、1927年以前讲过的领导人有: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3、1938年,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4、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5、刘少奇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6、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注意:①、党的历史上先后两次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一是中国七大;二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②、十六大也修改党章修改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二、历史必然性: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总结;3、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4、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其中3和4是必要性。主动,1和2主动。三、科学内涵(解决了问题、上升为理论、植根于文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四、历史进程(五个节点、三大成就)
f五个节点:1、遵义会议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正确轨道;2、中共七大,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3、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五大写入党章;4、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5、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成就: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重要意义:1、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形成条件:1、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3、物质条件:社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