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关于重庆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的思考
作者:徐俊生蒋颜岚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3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文件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归属感是指认为自己是高校的重要份子,认同、喜爱自己的工作,得到家人和高校的支持,体现自己、他人的价值,并且在高校环境中受其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在这个环境中能身心愉悦,最终实现自我的发展。归属感是一把“双刃剑”,当辅导员对学校有归属感且工作得到高校的肯定和家庭的支持,辅导员在处理自己面对的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信心和勇气都非常充足,其溃败感和挫折感也较少,但是如果这些方面辅导员都得不到支持,辅导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便较少。那么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一个归属感缺失的辅导员定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辅导员,他的学生定会受其影响。笔者在民办高校工作的四年中,亲身经历了辅导员的艰辛及其面临的困境。
1民办高校辅导员了解度低
辅导员制度于1953年在清华大学建立,被定义为高校政治辅导员,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具体职责和阶段性工作。“辅导员”三字在高校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可一旦出了高校,“辅导员”便鲜为人知。因为在很多百姓眼中只认识“班主任”和“老师”,所以当高校辅导员在社会工作中常常会被问及自己的职业的时候甚至被反问辅导员是干什么的时候,辅导员非常尴尬,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内心的自尊和自豪感。如果连社会都不知道“辅导员”这个职业是干什么的又何谈去论辅导员归属感的高与低,这样容易导致社会其他人群对辅导员职业地位认同和了解度低。
2民办高校辅导员收入低
民办高校也是高校,民办高校辅导员做的工作不比公办院校少,但是在工资收入方面却少得多,同样的职业,同样也是高校,但是工作量反而更大,使民办辅导员很难保持很好的心态面对。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以年轻人居多,由于难以摆脱物质生活方面的困扰,收入低直接导致其归属感低。
3个别辅导员价值观的偏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第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本身存在一种自我藐视的现象。一些辅导员不是因为职业兴趣选择这一工作,而是考虑到许多其他原因,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有的是作为进入高校管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