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下)高二级第二学段模块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纸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每题15分,共48分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
2.“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诸侯之所以见到烽火就率兵前来勤王,主要是因为分封制规定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寻所守也。”B.“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3.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事权的分割B.科举制的完善C.理学的兴起D.租佃制的发展
4.“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社会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与这种“流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ks5u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5.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除井田,民得卖买”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6.“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种观点的
f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7.“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言出自A.孔子B.孟子C.朱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