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应为“既表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因为“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1426
f三、阅读课文3~4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5.下列句子中,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A.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选D作者告诫唐统治者及以后的统治者不要步上秦国的后尘,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A项,对比人心事理;B项,表现作者的不安与忧愤;C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6.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铺事对比中引申出来的。指出秦爱纷奢,极力搜刮百姓,而且还不让民众言语,导致国家灭亡,阿房宫被烧。B.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斥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C.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写阿房宫被焚时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又流露出了对秦朝的怜悯之情。D.作者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迅速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让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
1526
f解析:选C“这里作者又流露出了对秦朝的怜悯之情”错,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文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安与忧愤。
1.想象、比喻、夸张的使用杜牧根据有关材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句描写规模。第一段骈散结合得非常好。3.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
1626
f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作者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素材主题
廉政
课内提炼
前事不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