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的意境美一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含美的意境。作为抒情文体的典范诗歌更具有期独特的意境美。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时要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与境合就形成了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认为意与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情随境生
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景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会借着对物景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文心雕龙。物色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的就是由意及境的过程。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这类例子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阳头扬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诗中的人物随境生情。诗人自己随景生情达到意境浑融的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王》“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愁因薄幕起兴是清秋发。”《宿中同庐江寄广陵旧游》“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日照一孤舟。”崔景页《黄鹤楼》“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上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这类诗中诗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观物景触发的由境及意的脉络比较分明。有的诗更写出情意随着物景转换而变化的过程如柳永《夜半乐》这首词共三叠层次很分明景物的转换引起感情的变化感情的变化又反过来改换了景物的色调可以说是达到了“意与境深”的地步。情随境生“情”固然是随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过隐蔽着不很自觉自己耳目一旦触及外境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二、移情入景
在意境隽永的抒情作品中“一切景语皆语也。”王国维《人间语话》。景物是有开的实的情思是无形的虚的化情思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通过境来表现意。譬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崔莺莺送别张生赴试时唱的一支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里布满青云的天铺满落花的地秋风萧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