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一员,广泛地参与到广阔的大自然改造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通过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
f知、理解、体验和感悟。(4)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一特征要求教育者彻底改变
一切从书本出发、从教室出发、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关心书本知识之外、教室和学校以外的事情,使之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国家,在理论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社会实践的开放性包括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和发展、活动时空与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评价的过程和活动开展的开放性等。
(5)协同性。社会实践中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还具有课程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互动性等特点,不仅要求各类学校、各科教师之间、学校教师与家长及社会有关机构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任务,而且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的同时,充分利用与合作伙伴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机会,培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
f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