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简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杨双云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此文通过阐述现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教师自我调节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节策略躯体疾病工作压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各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他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待研究解决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北京市教科院日前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