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道路
道路损毁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第一章道路损毁成因及特点
第一节道路损毁成因及特点
1道路开裂、错动道路开裂的形式有很多,对路堤影响最大、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变形裂缝。变形裂缝根据产状及路基延伸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纵向变形裂缝和横向变形裂缝。纵向变形裂缝是指走向平行于路轴线的裂缝,成因有两个,第一类为不均匀沉降裂缝,第二类为划动裂缝。横向变形裂缝是指走向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路轴线的裂缝,成因主要是由于沿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所致。待道路开裂到一定程度,裂缝两侧路面形成一定的高差并错开,便形成了道路错动。具体表现形式如图11、12。
图11
道路开裂
1
f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道路
图122道路滑移、坍塌、沉陷
道路错动
路面沉降量的分布较为复杂,沉降中心可能位于道路某一部分,也可能处于道路某一段。当沉降位于道路某一部分且沉降量特别大时,极易造成道路坍塌与沉陷。当沉降位于道路某一段,且道路路基整体发生移动,就形成了道路滑移,发生道路滑移的部位多为整体回填及半挖半填区域。具体表现形式如图13、14、15。
图13
道路滑移
2
f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道路
图14
道路沉陷
图153道路挤压隆起、支挡结构物倒塌
道路坍塌
道路挤压隆起主要是道路隆起部位两侧路基不均匀运动挤压形成,多表现为路面隆起,道路挤压隆起多在地震中体现。支挡结构物主要存在于道路回填区域,支挡物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回填物稳定不发生滑移,故支挡物随时受回填物挤压产生应力,当支挡物基础不稳固时极易造成滑动倒塌。具体表现形式如图16、17。
3
f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道路
图16
道路挤压隆起
图174道路遭掩埋、水毁、砸坏
道路支挡结构物倒塌
平原道路一般不会出现掩埋、砸坏及水毁情况。山区道路因为受地形条件限制,多为一边临河一边靠山布置,很多山体植被并不茂密,在遇上大雨天气时大面积的松散堆积体会睡着遇水一应聚下,形成泥石流将道路掩埋。当持续降水,泥石流下泄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垮塌提将跨过道路进入河道形成堰塞湖,河水无法正常通行水位升高,造成道路水毁。一般山体特大石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吨,从山体滚落至道路时速度较快,因为道路无法承受这么大重量的打击极易将道路砸坏。具体表现形式如图18、19、110。
4
f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道路
图18
道路掩埋
图19
道路水毁
图110
道路落石砸毁
5
f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道路
5路面积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