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形势分析(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县气象工作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建立,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气象监测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年间,气象监测业务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进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的自动站单轨业务运行;完成了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为标志的县区域天气监测网和干旱监测网建设任务。2、气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十一五”期间,建成至银川4兆MPLSVPN数字通信网络。完成了气象观测站天气实况视频监视系统建设,并投入业务运行。3、气象预警预报能力明显提高(1)初步建立县预报综合业务系统,发布临近短时、短期气候预报预测产品。(2)进一步完善了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发布业务流程,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短信发布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预报服务能力明显提高。(3)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和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暴雨、冰雹等强对流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
f警和预报能力明显提高。4、公共气象服务取得显著效益初步建成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系统、“12121”气象信息服务,开展了手机气象短信息服务。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建立了县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和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信息员达315人。县气象局于2009年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短信发布平台,负责所辖区内气象信息员发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2010年与县农牧局联合建立13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2010年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了《关于加强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基层气象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5、人工影响天气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成覆盖全县的火箭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布设人影火箭4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为火箭、高炮综合立体式作业作业范围覆盖全县20062009年县高炮作业6424发,火箭增雨作业300枚,在高炮保护区、火箭影响区内,冰雹受灾面积减少、增雨效果明显。在上级业务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