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2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3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4科学研究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溢出效应”。5卫生事业外部性:指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对病人的诊治、疾病的预防、卫生环境条件的改善等,使病人个体免除
和避免了病痛,挽救了其生命,增长了人们的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二、综合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1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可以扩展至全部国家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但并非全部国家行政机关,主要涉及政府社会管理与提高公共服务的部门,因此,从国家行政机关方面说,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小于行政管理;除政府外,公关事业管理的主体还包括非政府管理主体,主要是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从这方面说,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又大于行政管理主体。2)管理客体不同。行政管理的客体涉及所有国家政务与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仅涉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务,因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远远小于公共管理的客体。3)管理方式不同。作为国家机关的国家行政机关首先是阶级统治工具、是暴力机关,尽管在近代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管理方式与手段更加丰富,但使用包括合法暴力在内的强制性手段是其基本的手段之一。由政府部门实施公共事业管理一般是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很少使用强制性手段特别是暴力手段;非政府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除非法律法规授权,不能使用强制手段。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也有一定的联系:1)管理主体都属于公共部门;
f2)管理客体都涉及社会公共事务,都有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3)都可以使用强制手段;4)学科划分同属于管理门。
2.简单介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前全部事业单位应分为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