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提纲第一节《诗经》与《楚辞》诗经的相关知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2、《诗经》的成书过程:十五国风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等各种渠道采集集中到主管部门配制乐曲或校正音律,予以应用和流传。春秋末期的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编订工作。3、《诗经》六义:《毛诗序》为流传于世的《诗经》作序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是配合土乐(地方音乐)的各地民歌和一部分仿民歌作品。雅是用雅乐(正乐)配合的用于朝会、燕享的乐歌,雅诗是这些乐歌的歌词,多是贵族创作的政治抒情诗。颂是庙堂祭祀乐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点来打比方,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要咏唱的内容。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师法(表现方法)。4、《诗经》的艺术形式:重章叠唱:就是全篇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反复咏唱。重章叠唱,便于记忆,利于传唱,能加强诗的音乐效果,加强主题的感染力量,层层推进诗意。5、《诗经》的语言:以四言句式为主,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兼叠韵词,叠字、叠句,加强《诗经》语言的音韵美。运用叠字描绘景物形态,描写人物心理或神态,描述人或物的动态,增强它们的形象性(蒹葭苍苍)。运用叠字拟声,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关关雎鸠)。6、《诗经》的押韵: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优美的韵律,它们起源于《诗经》优良的艺术传统。(影响较深的几种韵式)⑴偶句韵,即单句不押韵,双句押韵。汉魏的古体诗,唐的近体诗都继承这种韵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韵式。⑵首字入韵的偶句韵。后世的古诗绝句多继承这一韵式,五律、七律诗也有首句入韵的,也都是《诗经》这一韵式的继承。⑶句句韵,全章不论多少句,句句用韵。汉魏乐府和七言古诗中也有句句韵的。如曹丕《燕歌行》。蒹葭一、诗歌解析:1、第一章四个层次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