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是单纯是学科中心的“教程”设计,也就是说,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意志、想象、情感、性格、潜意识、灵感对教学认知的作用,增强教学动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处于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状态,让学生愉快地汲取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科学、合理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传统的课堂设计,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在这样教学下,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主动对话、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褪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指导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