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f咏柳贺知章bìyùzhuā
gché
gyīshùgāo碧玉妆成一树高,wà
tiáochuíxiàlǜsī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bùzhīxìyèshuícáichū不知细叶谁裁出,èryuèchū
fē
gsìjiǎ
dāo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f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f凉州词王之涣
huá
ghéyuǎ
shà
gbáiyú
jiā
黄河远上白云间,yīpià
gūché
gwà
rè
shā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
gdíhéxūyuà
yá
gliǚ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
fē
gbùdùyùmé
guā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
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f注词释义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
威。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杨柳:指《折杨柳》曲调。何须:何必。度:经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