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第6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忧: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2、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4、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8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5、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②、创办民用工业(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6、评价洋务运动
①、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性质)②、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③、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④、(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307、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统治制度的基础8、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7课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
影响:“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政治团体的形成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
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②、内容: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3):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③、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④、结果:1898年9月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杀害戊
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⑤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启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