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级文化之神情旨趣,恐怕变得有身如桎,有心如棘,入理愈深,去趣愈远。这一层,苏珊桑达看得比较通透,她标举俗中求雅的享乐主义也是“高品味”,“有品味有修养的人从此得以开怀,不必日夜为杞忧所累。”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讲究能收能放,与此同理。品味跟精神境界当然分不开,可惜庸俗商业社会中把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都化成“交换价值”,视之如同“成品”,只认标签不认内涵,品味从此去“品”何止千里!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而发出会心微笑的人,才能洞识“现代品味”的真谛,才可以在交换价值市场上立足且自得其趣。在这样精致的按钮时代里,没有这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改写自董桥《说品味》4依据文意,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A梁思成所谓“建筑意”,是指建筑文物因历经岁月风霜而呈现的斑驳痕迹。B苏珊桑达提出“高品味”,意在讽刺现代人往往付出高价追求庸俗享乐。C掌握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之间的“交换价值”,才能在现代社会自得其趣。D能超越功利角度享受美感经验,方能在精的按钮时代里培养“现代品味”。5下列叙述,与文中论“趣”观点最相符的选项是()A《世说新语》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的二句问答,双方皆欲以此明辨事理,因而“去趣愈远”。B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认为“月景尤不可言”,乃因月景之美“孕含一点‘趣’的神韵”,“惟会心者知之”。C郑愁予《错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擅写自然景物,是“夫趣,得之自然者深”的表现。D徐志摩《再别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浓烈的主观爱好,属于“趣之皮毛”。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与赵韫退大参书
(1)
【清】王弘撰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即当欣跃操觚,竭其所蓄,直写相国硕德伟抱、辅世长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国之欢。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故敢敬陈其愚,唯执事详察焉。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以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