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狮子林古木景观分析
作者:张雪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6期
摘要: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其“假山王国”闻名,既有私家园林的特色,又保留有寺庙园林的诸多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兴衰演变,狮子林的植物造景也屡有变迁。本文通过对狮子林古木造景的多角度鉴赏,探讨古木在狮子林造园风格营造中所起的作用。关键词:狮子林;植物造景;古木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1狮子林历史变迁11历史变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元朝至正元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弟子拥戴。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禅师建造禅林。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菩提正宗寺”、“圣恩寺”。后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故名“狮子林”。万历十七年,长洲知县江盈科重建旧景,改称圣恩寺。康熙乾隆年间,园主分别为张士俊和黄兴祖,黄兴祖将其更名为“涉园”。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惟有假山依旧。其后几经变迁,于1917年被富商贝润生收购并花费将近七年的时间扩建重修。解放后贝氏家族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如今的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已经成为向公众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12类型演变狮子林自建园伊始,至今已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在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总的来说,狮子林经历了禅宗丛林寺庙后花园私家花园文化遗址的类型变化,期间还曾一度为早期的公众活动场所。园主的更替和类型的变化,使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造园艺术在园林中得到反映与保留。13造园手法传承狮子林原址本是宋代官员的花园旧址,占地约十亩,屋不过二十间,竹林茂密,并遗有大批太湖石。据记载,出于禅宗的传统,林内建有禅窝、卧云室、立雪堂,又在遗留的梅树、柏树旁分别建了问梅阁与指柏轩,共十二景。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元末明初,江南著名文人纷纷在此题诗作画,其中倪瓒的《狮子林图》描绘记录了园内全景。明万历十七年,江盈科重建旧景,但对原来的空间布局有较大改动,在元代狮子林之南创建山门、大殿与经阁,原来湖石林立之区为后花园。而清乾隆年间,园归黄氏所有,成为私家园林。黄氏不但精修府第,重整庭院,而且因其内有五棵参天古松而建五松园。从《南巡盛典图》中也确可看出有巨松五棵,但五棵古松今已无存。自此寺园分开。到民国时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