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流传。二、针灸的含义1.传统针灸传统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针刺是利用不同的针具作用于人体,施以机械性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灸是将艾叶加工而成的纤细部分做成块状或卷成条状,点燃后产生燃烧热,熏灼体表的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刺和艾灸两者虽方法不同,但都是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均为十分相近的中医外治法,常相互结合应用,故自古以来就被相提并论,合称为针灸。2.现代针灸现代自然科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丰富了传统的针灸医疗技术,针灸的含义随之扩大。在传统的针灸基础上,又增加了头针、耳针等疗法。同时,还创制了电针和穴位注射(水针)、穴位照射(红外线和紫外线)、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穴位药物透入、穴位磁疗、穴位激光照射等治疗方法。现代针灸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产生的新一代针灸学,但仍属于针灸学的范畴。
第2章腧穴
一、腧穴的含义腧穴即针灸施术的部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地方,古人又称为“砭灸处”“孔穴”“气穴”等。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联系,既可以反映体内生理病理变化,用于腧穴诊断,又可以接受外来各种刺激,用于治疗疾病、调整机体功能状态、改善生理活动、预防保健。二、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在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临
f床最常用的穴位,目前公认的经穴共有361个。2.经外奇穴也称“奇穴”,是指既有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正经的腧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其数量较多,且发展较快,以致难以计数。3.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不定穴”,是经穴和奇穴之外的穴。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因此,古人有“以痛为腧”的说法。三、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人体一切腧穴均有这一作用,均能治疗该穴所处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头部穴治头部病,腹部穴治腹部病,四肢部穴治四肢部病证。2.远治作用指部分穴除具有近治作用外,还具有治疗较远部位病证的作用。位于肘、膝以下的穴位,大多具有这种作用。如手部的合谷能治疗头面、五官病,膝关节下的足三里能治疗腹部病等。相对来说,头面部、躯干部穴无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某些穴位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即同一穴位因机体状态不同,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如针刺合谷既能发汗又能止汗,针刺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等。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