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和城乡二元化等因素的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宁愿选择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也不愿选择基层工作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地域的不均衡。其实,在一些中小城市,以及相对富裕的乡镇,这些地区对艺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较高,吸引人才的政策有时甚至好过大中城市。
2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欠缺由于高考艺术专业扩招,各高校的艺术院系水平良莠不齐,造成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所下滑。入学门槛的下降、师资队伍建设的缺乏、教学体系的不足等,直接导致部分艺术专业毕业生人文素养、个人修养、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没有通过职业规划和人生设计来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
f从而造成就业时的被动局面。3心理承受力不足
艺术类学生大多崇尚自由,思想不受约束,有的甚至因艺术的“阳春白雪”而出现自负心理。在这些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当其进入现实的职场中不断碰壁时,容易出现挫败感,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卑等就业负性心理,这些都是缺少社会交往、对自身缺乏客观正确的预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缺乏了解等原因所导致的心理承受力不足的表现。
总管艺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有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我们的特色应该受到保护,团结起来加强就业观念,要与时俱进,给自己个正确的社会定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肯定是就业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多考虑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及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四年做好充分准备,为自己就业时能准确定位,做好准备。成为日后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找准自己就业方向。
对于大学艺术类大学生自身,面对当前的就业困境,应端正就业思想,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平时注意收集就业信息,通过社交活动、招聘会等活动逐步掌握求职技巧。其次,应在读书期间适当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争取成为“通才”型毕业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向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努力。再次,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面对挫折适时进行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受力。面对求职失败,学会不断自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