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就业困难形势的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困难形势的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越趋困难,甚至摘要出现很多没上岗就下岗的现象,大多企业老板愿意高薪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也不愿意要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究其原因除人才供求错位等社会现象以外还是和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结构性矛盾,在一些相关资料上了解到,“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沈阳地区1990年至2004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解决这个矛盾,要从“三教”教材、教学、教师入手,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从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高校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师资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二、知识沉旧,转化率低知识沉旧,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