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
摘要: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关键词:南海问题历史现状成因对策一、南海问题的历史依据首先,中国人最早发现和记载了南沙诸岛。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即是重要的海上航路。其后,在不同历史时期还有大量书籍、地图对南海地区有所涉及。其次,中国人最先在南海地区开展经济活动。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更路簿》也记载了中国渔民由海南东部文昌的清澜港和琼海的潭门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的详细情况。再者,中国最早对南沙诸岛行使管辖权。在元代,越南的整个中部和北部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元朝的舰队经常在南海地区巡逻。在明、清时期,中国政府也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的地图上,以示对南沙群岛的行政管辖。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分别前往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进行接管,并在岛上设立了主权碑。从法理依据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签署了一系列文件确保了南沙群岛作为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宗旨之一是“使日本所窃得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当时的南沙群岛被日本划归台湾管辖,《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的中国领土当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中进一步明确日本接受“中、美、英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952年,日本政府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1947年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刊印了《南海诸岛位置略图》,该图在南海海域中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其四周标定了11条断续国界线,被称之为“传统疆域线”。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正式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南海诸岛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同样标绘了南海断续国境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俗称“九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