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比较内容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18世纪下19世纪70年代(19世20世纪四十年代
半叶)
纪下半叶)
19世纪上半期
20世纪初
仍在进行
前提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
生产力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代议制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
确立
美主要国家的确立
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一定的物质基础
掠夺、黑奴贸易
供了大量积累的资本
圈地运动
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废除黑奴制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自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
科学的发展
和创新
重大突破和一定的技
术基础
殖民扩张(国外)圈地运动(国内)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科技迫切的需要
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布局的新变化进入信息时代
自有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化,使第三产业比重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义阶段。
上升。
产生
城市化
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第三
产业比重上升
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沦为殖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义各国发展的不平
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之间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
衡加剧
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
变化;另一方面使社
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
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
f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主要标志动力机
开始: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重要标志:改良蒸汽机改良的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动机、内燃机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能源
牛顿的力学煤炭
法拉第的电磁学电力、石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核能
领先国家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电气化发展到自动
代
化、智能化
进入的时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代
发明家
瓦特、斯蒂芬森、科尔特
本茨、戴姆勒、爱迪生、莱特兄弟
产生的新棉纺织业、金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