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10单元先天性唇裂、腭裂与面裂r
第一节 概论r
一、唇裂、腭裂与面裂的形成原因r
(一)唇裂r
1.单侧唇裂一侧上颌突未能在一侧与内侧鼻突融合。r
2.双侧唇裂两侧上颌突都未能与其内侧鼻突融合。r
(二)腭裂r
1.单侧腭裂原发腭突未能在一侧与继发腭突融合。r
2.双侧腭裂原发腭突未能在两侧与继发腭突融合。r
3.不完全腭裂两个继发腭突未能正常融合。r
(三)面裂r
1,面横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融合。r
2.面料裂上颌突与外侧鼻突未能融合。r
3.上唇正中裂两个内侧鼻突未能正常融合。r
二、发病因素r
(一)遗传因素r
唇裂畸形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学研究还认为唇、腭裂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r
(二)营养因素r
各种原因造成妇女怀孕期间维生素的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及泛酸、叶酸。r
(三)感染和损伤r
妊娠初期的感染性疾病如风疹。母体在怀孕初期如遇到某些损伤,特别是不全流产。r
(四)内分泌的影响r
在妊娠期,如孕妇因生理性、精神性及损伤性等原因,可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诱发先天性畸形。r
(五)药物因素r
多数药物进入母体后都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有些药物可能导致畸形的发生,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苯妥英钠、抗组胺药物,敏克静、沙立度胺等均可能致胎儿的畸形。r
(六)物理因素r
孕妇频繁接触放射线或微波等有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r
(七)烟酒因素r
妇女妊娠早期大量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及酗酒,其子女唇腭裂的发生率会增高。r
第二节唇裂r
一、唇裂的患病率r
新生儿唇腭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到20世纪90年代患病率为1/600,唇腭裂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唇腭裂患者男女性别之比为1.5/1,男性多于女性。r
二、唇裂的分类r
(一)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法r
1.单侧唇裂r
(1)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裂隙未裂至鼻底)。r
(2)单侧完全性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r
2.双侧唇裂r
(1)双侧不完全性唇裂(双侧裂隙均未裂至鼻底)。r
(2)双侧完全性唇裂(双侧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r
(3)双侧混合性唇裂(一侧完全裂,另一侧不完全裂)。r
(二)国内常用的分类法r
1.单侧唇裂r
Ⅰ度唇裂:仅限于红唇部分的裂开。r
Ⅱ度唇裂:上唇部分裂开,但鼻底尚完整。r
Ⅲ度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r
2.双侧唇裂按单侧唇裂分类的方法对两侧分别进行分类,如双侧Ⅲ度唇裂,双侧Ⅱ度唇裂,左侧Ⅲ度右侧Ⅱ度混合唇裂。r
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到隐性唇裂,即皮肤和黏膜无裂开,但其下方的肌层发育不良,致患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