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情感入手,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知情意的统一,激发学生的感情,就能让他们情动于中而言于外。用心理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为写作智力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激发情感和情绪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关键词;培养情感小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的因素。众多因素中,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愿望、需要和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其信号功能即通过表情实现的交际功能,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肢体表情。写作是富有情感,具有情意的心智活动。应该教学生懂得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学生情意水平不高,他们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较低,思想触角迟钝,发现不了生活的真、善、美。下笔时也就被“无米之炊”所困扰。所以导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心身边琐事,关注社区邻里,深入体验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让学生内心丰富起来势在必行。例如,对一种事物的喜爱,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它,了解它;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种事物,就可能不去理睬它,甚至就在眼皮底下也视而不见。其次,饱含情感地认识事物,使事物也染上感情色彩。而带上感情色彩的事物,往往更容易为我们认识和接受。例如:在险滩处处、重峦叠嶂的三峡间行船本是件辛苦的事、惊险的事,可是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由于李白当时是途中遇赦,满怀喜悦,所以又充满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欢乐气氛。又如,小语第七册中的《古井》一文,作者由于喜爱古井,而觉得乡亲们取水经过家门前时,“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这样,使原本抽象、呆板的事物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最后,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倾注著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般。而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