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订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它包括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1。挫折感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而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造成心理冲突和内心不平衡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承受力又称耐挫能力指个体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即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即抗挫折心理能力2。刘恋等的研究指出: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预测心理健康之间的水平。
纵观国内关于挫折承受力的研究,张旭东、温忠麟和车文博等老师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价值观、生命智慧、应对方式3等方面,较少涉及到人格尤其是大五人格对挫折承受力的相关探索。有研究表明,挫折承受力并不是导致挫折感的直接原因4。近年来,心理学家越来越关注人格在人们应对压力事件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人格在人们应对压力事件时的作用。据心理应激理论5,不同人格特征会使人对同一个刺激源持完全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并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或行为6。有研究者表明,抗挫折心理能力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因素2,而人格变量是人们应对压力的有效心理资源7。面对类似的困境时,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个体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的一般心理问题,因而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具有另外一些人格特征的个体却难以应对挫折,产生较严重的挫折感。而大五人格是一种既符合职业人格也符合社会人格的人格标准,研究大五人格中不同人格维度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相关)及对挫折承受力变量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在人格和挫折承受力方面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学
第1页
f生的大五人格特点从整体来看是积极的,表现在神经质在五个维度中的得分最低8。该课题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当大学生面临挫折和困境时,其人格因素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为以后的研究开辟一个新方向,提供一个新视野。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大五人格与挫折承受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丰富大五人格与挫折承受力的相关研究,验证人格对挫折承受力的影响,为其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角度。122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大五人格与挫折承受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承受力,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