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过(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2、人的行为(1)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如订立合同)(2)事实行为(与意思表示无关的行为,如创作行为、侵权行为)【解释1】甲公司和乙公司因订立有效合同(法律行为)发生合同关系(法律关系)。【解释2】因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侵权行为(事实行为),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解释3】因发生约定的自然灾害(事件),甲保险公司应对投保人乙公司承担保险责任。【解释4】因甲死亡(事件),其继承人乙继承了房屋的所有权。
第二节
法律行为制度
一、法律行为理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P11)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意思表示是区别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重要标准),如果行为人具有内在意思而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在意思而不表现于外,则不构成意思表示,法律行为不成立。具有内在意思而不表现于外2、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自觉自愿行为,而非受胁迫、受欺诈的行为,否则就达不到行为人的目的。侵权行为往往会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但与行为人的预期目的相违背。3、是一种合法行为。【解释】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二)意思表示(P12)1、意思表示一般采用明示方式,但在特定情况下,默示状态也构成意思表示。【解释】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财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2、意思表示可以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遗嘱、抛弃动产),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原则上必须当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才能生效,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到达相对人”示“完成时”即可产生法律效力。“完成时”3、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可以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合同解除)。4、如果意思表示由表意人通过传达人传达的,由于传达人没有转达或者推迟转达意思
f表示的,由表意人承担。5、向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发出的意思表示,通常必须到达其法定代理人时才能生效,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作出的法律行为除外。(三)法律行为的分类(P13)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1)单方法律行为仅有一方当事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