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f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三、辨析题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25教学26学校课程27有意注意28社会抑制29学习策略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五、简答题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论述题(11分)六、论述题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略5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