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体系,那么我们赖以积聚未来财富的巨大商机,以及在这个巨大的国度里找到对我们来说足够大的市场的希望,实际上将会永远对我们关闭。"
f2003年在底特律,尼桑CEO卡洛斯·高森声明:"如果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然而我们对中国的预期是错误的,那么每个人都会是错误的,在竞争中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优势。但如果我们不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继续发展,那么我们将错过极好的机会。"或许中国市场的增长会因为乐观的预期而实现,但恐怕汽车工业的大多
数增长假设是建立在希望上而不是事实基础之上。2002年,中国汽车销售增长60%,但对当前趋势的推断不能作为将来预测的可信赖的工具。我们认为增长速度会令人失望,需求可能不稳定,实际状况会证明比起所期望的来说,将是无利可图。3.我们认为,产量过剩和迅速降价是风险所在全球汽车工业计划在2006年前,在中国至少增加200万辆的产量,到2010年前继续增加。汽车行业所假定的增长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从宏观和汽车行业的特殊因素两方面,无论是单独分析还是综合分析,我们都能证明在中国的投资将令人失望。4.经济影响意味着不能保证持续增长
从宏观角度,我们担心目前所报告的持续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伴随政府较高的借债,政府对企业的投资以及私营企业的坏账贷款问题,意味着如果依靠稳定的经济增长,将是愚勇的。轿车需求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销售给政府机关和面临潜在财务危机的国有企业。汽车生产商的资金将受经济和汇率变动的影响。5.产量会令人失望,价格的下降超过成本的下降从工业角度,我们担心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关税的降低和激烈的竞争将导致恶性价格战。较低的关税会导致大量进口高级轿车,当地的生产商只能转向于生产小轿车。我们担心现在比欧洲、日本和美国高15%-20%的生产成本将很难按行业预期的那样下降。6.对合资的控制不确定,汽车和零部件被抄袭,资金抽回困难
f我们认为,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持续影响意味着国外OEM厂商不能获得配套资格。持续的资本控制使国外OEM厂商不能从中国汇出资金。最后,当地厂商已经模仿了设计与技术,然后与跨国OEM厂商竞争,尤其是在零部件行业,而在成熟的市场上,汽车零部件是OEM厂商的主要利润源泉。7.近两年汽车业将带来巨额利润,但会很快下降2003年的早期迹象表明中国的汽车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大多数生产商预测增长速度达15%-30%。汽车价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