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凝土表面平齐,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连接端子外露面高出混凝土表面1~2mm为宜。7.接地钢筋各部分焊接牢固可靠,箱梁浇注前应进行电气回路测量,满足要求方可浇注梁体。8.每个桥墩及其基础上均设置接地钢筋和端子。9.除水中桥墩外,桥墩横向某个侧面,距地面200mm以下,设置一个不锈钢接地端子,供测试使用。10.沿线路纵向,明挖(挖井)基础两侧预留接地极条件。预留钢筋N4直径≥16mm,伸出混凝土表面100mm,外露部分需进行锌铬涂层防锈处理。11.对于采用综合接地图纸已经完成的桩基外接接地极,尚未采
12
f用防护措施的墩台,应采用C20混凝土柱进行包裹防护。要求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12.接地钢筋各部分焊接牢固可靠,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电气回路测量,满足要求方可浇注。13.未尽事宜按《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轨道
一设计原则无碴轨道区段,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或20块轨道板)与贯通地线单点T型连接一次。纵向接地钢筋位于轨道板内,按1根Φ16mm钢筋设置,两端与板内预埋端子焊接。相邻两块轨道板的板内预埋端子通过板端引接线(截面积为35mm2、长度为350mm带绝缘的铜绞线电缆)连接,但连接长度不能超过100m(或20块轨道板)。每100m(或20块轨道板)形成一个接地段,通过接地引接线(截面积为35mm2、长度为5m带绝缘的铜绞线电缆)将接地段中部合适位,置处的板内预埋端子就近连接到与贯通地线连接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上,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二)施工注意事项1板内预埋端子应严格按相关规定制作并准确预埋于轨道板内。2板端引接线、接地引接线应通过螺栓、垫圈与两端接地端子
13
f(或接地母排)可靠连接。3路基地段,接地引接线应从电缆槽盖板上预留的孔内穿过,接至电缆槽内的接地母排上。4接地引接线采用欧姆卡沿线路横断面方向固定,欧姆卡间距不大于400mm。6施工期间,应注意对板端引接线和接地引接线进行防护,以免压断。7为检查接地效果,施工后应在信号专业相关人员配合下对每个无碴轨道接地段进行接地测试。
四、隧道
隧道综合接地⑴Ⅲ、Ⅳ、Ⅴ级围岩地段利用锚杆、专用环向接地钢筋、钢架作为接地极,并在左侧或右侧墙角附近用连接钢筋将多根接地极串接为一个接地装置。Ⅱ级围岩段利用底板的下层钢筋作为接地极(长度是否有要求),接地极内的纵、横向钢筋间施以双面点焊,多个接地极组成一个接地装置。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