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作为公共财政主体,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进行收支活动,并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
1
f公共财政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由于中国的改革趋势也指向市场经济,其经济体制背景正逐渐与西方趋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能够将中西财政带到一起,从而完成“当代财政主流”。贾康把财政概括为“以政控财,以财行政”。他认为,财政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服务的一个理财系统,要按照何种导向来运行,才能最好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战略目标的要求呢?答案就是公共财政。
2公共财政框架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公共财政框架”主要是指公共财政制度的组织构架。即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机构,也是组成公共财政制度的构架。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是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初级阶段。没有公共财政框架,那么公共财政制度也就无从谈起。公共财政框架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以市场失效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职能框架;以公共需要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以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收入框架;以民主化、科学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决策框架;以合理分权为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以稳定、发展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政策框架。
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包括如下三个基本特征:(1)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职能范围以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2)立足于非盈利性,其收支安排以公共利益的极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3)收支行为规范化,即收支运作要建立在讲规矩、有规矩、守规矩的基础上。其基本标志是:以法制为基础;全部政府收支进预算;财政税务部门总揽政府收支。
3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必然性
追溯我国20多年财政改革的轨迹,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在我国财政的总体运行格局上,财政收支运作的立足点由主要着眼于满足国有经济单位的需要扩展至着眼于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财政收支效益的覆盖面由基本限于城镇企业和居民延伸至城镇和农村的所有企业和居民。不难发现,我国的财政收入正在由“取自家之财”走向“取众人之财”;财政支出正在由“办自家之事”走向“办众人之事”;政策取向正在由“区别对待”走向“国民待遇”。18所有这些变化,归结起来实质是财政运行格局趋向于公共化的具体体现,表明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于公共化,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的公共化。
4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41以市场失效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职能框架
党的十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