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今天谈论旧体诗,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说不重视旧体诗,是“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事。这说法,我很认同。
对中国人来说,诗很重要。中国文化的原本,也就是诗。贾平凹最近说,到了年纪,觉得《山海经》和《离骚》是一定要读的了。这话很好。我的意见是,中国人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该读这两个。《山海经》是中国的神话,它和西方的神话不同。它是一种伟大的梦想,也就是说,它是诗。还有《离骚》是中国人曾经写出来的最伟大的诗。《山海经》和《离骚》,是相通的,两个都是诗。而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都是从这里生发的,也就是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自然也是中国文化的初心。譬如《诗经》和《尚书》,也不外是诗意的流连和焕然。
之后呢?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也就是诗的接连不断的开花结果。有人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说文化也是进化的。说这话的人,该是为白话文催生。只是这话经不起议论。唐是诗,宋词是诗余,宋词的本原,也是诗。元曲也一样。明清小说,也是诗。譬如《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都是诗,而这些判词,演绎出一部《红楼梦》。白话文出现以后,旧体诗依然存在,提倡白话文的鲁迅,在他情真意切的许多时候,也是用旧体诗,去写自己的温情和愤怒。所以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也因此,诗不会别离。
上面是说诗是民族修为,接下来说诗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修为。李白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这是他伟大的个人修为。他的诗横绝四海,又足以游历千古。只可惜他生得晚,唐代的天空毕竟没有先秦的天空苍苍茫茫,所以他的诗还不如屈原。杜甫呢?在他死后被称为了“诗圣”。他也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没有诗,就没有杜甫。没有诗,杜甫的活法一定不一样。后人说,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说得对。“史”和“史诗”是什么?就是后人读到的东西。杜甫的“三吏三别”,当初应该没发表,读到的人应该不多。所以
事。人向往高尚地活着,写诗无疑是让自己面对文字和由文字表述的思想和情感,很可能渐渐高尚起来的一种个人修为。诗就这一点说,并没有更多的微言大义,就是个人修为而已。
这里还得说说所谓旧体诗的格律问题。由于普通话的流行,旧体诗的平仄变成了让人生畏的难题。这里有两个意思要说一下。一是,平仄问题原本就不是问题。平仄按不按,和是不是诗没关系。平仄的本意,主要就是读起来流畅好听。也就是到了唐代,还是盛唐以后,平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