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12建筑设计1要先对建筑外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设
计;2然后对局部进行设计,如地下室墙身、楼地面、顶棚、屋面、楼
面、坡面及楼梯位置,消防要求等进行设计。各部分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最后要明确框架结构的抗震级数,采用规则结构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统一”的原则,确定柱网尺寸,确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础的选定。
13结构设计1首先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选取不同的荷载代表值来进行承载力
计算。2进行变形验算。3进行横向水平与纵向水平地震的作用计算。
14“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1做好“强柱弱梁”的设计由于框架柱受轴向压力作用,其延性通常比梁的延性小,一旦框架
柱先于框架梁出现塑性铰,就会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甚至形成同层各柱上下端同时出现塑性铰的“柱铰结构”,从而危及结构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
2做好“强剪弱弯”的设计为了防止梁端,柱端在弯曲屈服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在设计中要
求做到“强剪弱弯”亦即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构件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力。
2做好“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
f对节点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要求框架节点核芯区不先于梁柱破坏。
2计算方法
21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在内力计算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可用分层法、弯
矩二次分配法等近似方法计算。分层法在分层计算时,将上、下柱远端的弹性支承改为固定端,同时将除底层外的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系数09,相应地柱的弯矩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底层柱和各层梁的线刚度不变且其弯矩传递系数仍为12。弯矩二次分配法是先对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都进行分配(其间不传递),然后对各杆件的远端进行传递。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可用于工程设计。
22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可用D值法、反弯点法等简化方法计
算。其中D值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当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时,反弯点法也有较好的计算精度。D值是框架结构层间柱产生单位相对侧移所需施加的水平剪力,可用于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和各柱间的剪力分配。D值是在考虑框架梁为有限刚度、梁柱节点有转动的前提下得到的,故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下端的约束条件。柱两端的约束刚度不同,相应的柱端转角也不相等,反弯点向转角较大的一端移动,即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移动。D值法中柱的反弯点位置就是根据这种规律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