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5600的数字又被淮河洪水一章在脚注种作为错误被指出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同一本书内,关于同一个事故会有两个不同的数据,而其中一个又被作为错误被指出,而在编辑时却没有得到修正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付主任魏廷铮说,事故死亡人数不可能超过万人。要搞清魏廷铮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有必要先对这个事件做一简单介绍。
三、建造水库是毛泽东根治淮河的最主要措施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位于淮河的支流上,是所谓治理淮河的最重要工程的一部份1950年中共中央治淮委员会成立,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之后,淮河流域上的一大批水库工程开始兴建,其中大部份工程在1956年和1957年又经扩建和加固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就是这个年代的产物至五十年代末,在淮河上游建造了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南湾、薄山、白沙、板桥和石漫滩共九座大型水库和无数的中小型水库,其目的就是蓄水当时把这个水利策略叫作“满天星”和“葡萄串”至此,治理淮河的水库技术措施已经是全部实施了,再找不到适合建水库的坝址了当时人们遗憾的只是在淮河
f流域上找不到一个象三峡水库一样的,能称雄世界的工程,一个能把淮河洪水卡住的工程,一个能一劳永逸的工程
四、溃坝原因1975年7月底,第三号台风在美国关岛附近的洋面上形成,台风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3日台风穿过台湾中部,8月4日上午2时在中国福建省的龙岩登陆,然后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最后返回湖北消失8月5日台风雨区中心移到河南省南部,一日最大雨量量为672毫米,8月6日暴雨强度减弱,一日最大雨量仍有514毫米,8月7日暴雨强度增加,一日最大雨量达到1005毫米无论是一小时的暴雨量,还是三小时的暴雨量,无论是六小时的暴雨量,还是十二小时的暴雨量,无论是一天的暴雨量,还是三天的暴雨量,这次暴雨都创造了大陆气象站的最高记录当时最大的两个暴雨中心,正好位于淮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的上游,三天的降雨量超过1600毫米(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为800毫米)就是说,三天的降雨量比平均两年时间内降的雨水还多暴雨发生之前的几个月中,河南南部降雨很少,正出现旱情,农田缺水,大部分水库蓄水位很低,不能满足灌溉和供水的需求8月4日该地区受台风影响开始降雨,人们还以为是天上降下了及时雨,各地水库纷纷开始蓄水,抬高水位,用于抗旱这个蓄水过程持续到8月7日由
f于降雨量大,水库又只蓄不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