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制度,推动党员代表任期制深入实施,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经常性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
3、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通过采取“迎”流入、“联”组织、“亮”身份、“管”外出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着力健全“资源共享、组织共建、
9
f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工作机制和“以流出地党组织为主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管理”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4、完善扩大党内民主的保障机制。以保障民主权利为基础,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推行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探索在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健全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完善差额选举办法。探索在基层党组织进行公推直选。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探索推行党的基层委员会定期向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制度,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保障党内决议决定更好地体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
5、健全完善创新创优机制。针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把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方法、手段引入到党建工作中,把民主、公开、公正的理念体现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把关怀、激励、管理、监督、教育、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党员队伍建设上,让机关党的工作更好地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党员,实现机关党的工作的开
10
f放化、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筹划和组织符合业务特点、部门领导认可、党员乐于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善于利用载体推动工作。
6、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和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开展党的工作;配合宣传部门督促检查部门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配合组织、纪检部门督促检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参与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的考核、民主评议;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保障机制。
(三)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发挥作用平台。1、在机关,继续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改进机关和干部作风,发挥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优势。打造一批机关党建示范点,着力增强机关党组织的服务、协助、监督功能,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促进机关干部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