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2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5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
1
f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6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