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的重要路径。现阶段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等问题。笔者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几年来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形势政策课为例,探讨思考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止是现阶段培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点内容,更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要路径。1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成长,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方式更为直接与强烈。例如,在512汶川地震中大学生参与自愿者活动,在钓鱼岛事件中大学生通过网络发帖表达对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的谴责,在北京获得国际奥运会承办权后大学生
f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表达自豪之情等等。同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不稳定性与非理性倾向1。例如,学生受过激言论煽动参与打砸日产车,抢掠法国家乐福超市等等。2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1)形式守旧,流于形式。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堂教学的方式施行,枯燥的灌输式理论说教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与强烈的探知欲望。部分思政教师照本宣科,课堂上满满的概念与专业术语,例如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让学生记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却忽视对其内涵与意义的分析。(2)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长期以来,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相对固定的模式2,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模式化教育与个性化的教育客体显得格格不入。高校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无法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不但没有取得教育的成效,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接受疲劳,陷入被动和乏味当中。(3)内容滞后,脱离实际。多年以来,我们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主要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f厚重的历史,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爱国事例典范,这些对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过于久远与熟悉,他们需要更贴近时代发展,更贴近自身成长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他们追求更接地气的讲述方式,而不是陈旧的典型。3与形势政策结合下的爱国主义教r